首选说说关于本模块的功能: QUOTE: 全称: 可充电池能量转移式电压平衡模块 功能: 对串联工作的可充电池电压进行动态平衡 特点: 使用能量转移方式工作,能量会从容量高的电池转向能量低的电池,平衡过程可以做到全动态(充电及放电时均可工作) 效果: 针对容量不平衡的电池组,可实现充电时保证高电量电池不过充,低电量电池充足电;放电时低电量电池不过放电,高电量电池放完电. 能提高串联工作可充电池寿命一到两倍,基本杜绝电池寿命提前结束现象 然后是本模块存在的必要性: QUOTE: 目前的高电压(24V及以上)电动工具的电池方案基本上都是利用电池单体串联来得到所需电压的. 由于电池存在内阻与容量差异,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会出现各单体电量不同. 那么在串联工作中,放出相同电量,会导致电量低的电池电压过低,产生过放电,同时电量高的电池未放完电; 而串联充电过程中,充入同样多的电量,原本未放完的电池会过早达到满电状态,产生过充电,电解液水解压而失水;原本过放电的电池会因为过充电电池端电压过高,导致充电器提早进入浮充过程,而未充满电. 此现象经过一定次数的循环,会越来越明显. 对于电动车来说,就是新买电池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左右,其续航能力就明显下降,严重的甚至10公里不到. 如果电路中使用了我们开发的平衡模块,则不会存在这种问题. 我们的平衡模块会动态检测每个单体的电压值,一旦发现个别电池落后了,就从其它电池处吸取能量,并转移到这个落后的电池上. 表现在充电过程中,就是电压高的电池充电电压减少,电压低的电池充电电压增加. 表现在放电过程中,就是电压高的电池除了向负载放电外,还将部分能量转移到了电压低的电池上. 最终结果是,各电池之间的电压差异非常低,可达到0.1V以内;并且由于动态转移工作方式(可设置为仅充电以及全程工作模式),电池总是平衡的,杜绝了过充电与过放电现象,电池失水也得到控制,因此电池组寿命能极大地提高. 并且由于能量是在各电池间进行转移的,因此使用本模块后还有一个有利的副作用,那就是水桶短板不再明显.因为单体电压下降时,会从其它电压高的单体得到能量,所以整组电池的电压是基本同步,那么电池组容量的计算方式,从"最小容量电池"决定,变成了"单体电池容量之和 除以 电池数量",这对于不同容量混用的场合来说(提前衰老电池容量会大大低于其它电池),不仅杜绝了恶性循环,还能发挥各自的容量. 与当前已有的几种平衡方案的对比: | 需要改变充电线路 | 需要改变放电线路 | 实现充电平衡 | 实现放电平衡 | 防止过充(失水) | 防止过放(硫化) | 原充电器 | 转换器效率敏感程度 | 工作时间 | 费用 | 电阻放电方案 | 是 | 是 | 是 | 否 | 否 | 否 | 不变 | 无效(非能量转移方式) | 充电时 | 低 | 并充串放方案 | 是 | 否 | 是 | 否 | 是 | 否 | 需要更换 | 无效(非能量转移方式) | 充电时 | 中 | 并充并放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是 | 需要更换 | 非常敏感(整个放电过程都需要工作) | 放电时 | 高 | 能量转移模块 | 否 | 否 | 是 | 是 | 是 | 是 | 不变 | 一般敏感(仅在不平衡发生时工作) | 实时 | 中 |
目前开发进度: QUOTE: 产品专利申请中 样机已经出来并测试中,修正诸如体积大,成本不够低等细节问题 等待量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2-6 5:49:18编辑过] |